近年来,我市认真践行新发展理念,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越是欠发达地区,越需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论述,紧紧围绕市委提出的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新时代兰州高质量发展的目标要求,坚持“市场主导、政府引导、机制创新”原则,努力构建基础理论研究、应用技术研发、成果转移转化、规模生产“四棒接力”、全创新链协同的科技创新支持机制,完善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政策环境,强化创新资源的深度融合与优化配置,建立高效的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体系,全力推进兰州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为兰州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科技支撑。
抓政策体系,营造科技创新环境
近年来,市科技局强化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政策制定,相继出台了《中共兰州市委关于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新时代兰州高质量发展的决定》《中共兰州市委关于全面加强人才工作的实施意见》《兰州市支持科技创新若干措施》《兰州市省级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建设实施方案(2018-2020)》《兰州市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实施方案》等一系列政策和文件,为支持科技创新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政策支持,营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加快推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
与此同时,我市大力抓人才优势,健全了产业创新链条。我市科技资源在全省乃至全国都具有一定的优势,这是我市推进科技创新最为宝贵的战略资源。全市现拥有以兰州大学为代表的高等院校28所,独立科学研究与技术服务业事业单位79家 有国家级重点实验室8个、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2个、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个、省级重点实验室80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69个,“两院”院士20名,科技活动人员8845人 在兰科研机构研究开发涉及轻工、仪器、医药、农牧、石化、冶金、机械、材料、地质、能源等15个领域,从事机械电子、应用软件、新型建材、精细化工、仪器仪表、生物技术、纳米材料、新型药剂等20多个专业方向人才团队。有科研力量和成熟的科研团队作为支撑,我市科技创新发展拥有了良好的发展基础,具备了比较完善的工业体系和较好的工业基础,其中石油化工等工业产业在全国处于重要地位。目前已初步形成了以生物制品研究所、中农威特、佛慈制药、奇正藏药、陇神戎发、和盛堂制药等企业为代表的生物医药产业 以方大炭素、金川新材料、西脉记忆合金等为代表的新材料产业 以万维信息、甘肃紫光、大方电子等企业为代表的电子信息产业 以航天科技集团510所、兰石、兰飞、长风厂等为代表的航空航天及高端装备制造产业 以亚盛集团、莫高实业、富农高科、兴农实业、西部草业等企业为代表的新农业产业等。这些具有代表性的产业实现了从基础理论、研究成果、小试中试、规模化生产等全产业链创新发展,成为我市产业发展的亮点。
抓资源整合,深化产学研合作
我市近年来在坚持在整合科技资源、激发创新源头上下功夫,积极破解科技资源优势不充分的问题。首先是建立在兰高校院所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加强对高校院所与地方科技合作的统筹协调。定期开展项目、人才、信息沟通交流,积极构建区域性的院地科技创新合作会商机制。其次是推进建立科技园区与在兰高校院所对接机制,推动各科技园区根据重点产业领域,与在兰高校建立对接机制,签订合作协议,为园区企业与高校院所优势院系、学科、重点实验室开展合作提供条件。第三推动在兰高校院所与企业联合建设创新中心,支持骨干企业与在兰高校院所联合建设创新中心,加强校内、科研院所内科技成果的收集与筛选,定期发布行业科技成果目录信息,为第三方挖掘、转化校内院内科技成果提供良好对接渠道,促进科技成果在我市转化落地。第四是鼓励在兰高校院所单独设立或联合企业共同成立市场化、专业化运作的技术转移办公室(科技成果推广转化中心),形成功能完备的科技成果转化服务平台。第五是设立兰州市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专项。用于资助全市范围内各领域科技成果转化工作,支持企业在科研机构、高等院校设立研发机构,支持科研机构、高等院校在企业设立成果转化基地。最后是建立市场导向、企业需求为导向的项目组织机制,广泛征集地方重大创新需求,对接国内外科技资源集中破解创新难题,持续发挥普惠性政策激励作用、优化研发资助和后补助项目比例,2016年以来,支持科技项目1556项,开发新产品574件、推广新技术1211项、新增销售收入47.15亿元 组建了“兰州科技创新创业风险投资基金”“兰州科技产业发展投资基金”“兰州重点产业知识产权运营基金”,已累计完成项目投资17笔、投资金额3.367亿元 全市高新技术企业达到了574家,省级科技创新型企业达到了111家,48家企业被认定为全省战略性新兴产业总体攻坚战骨干企业。
同时,市科技局通过抓院(校)企合作,提高了全市科技成果转化效率。通过近年来开展科技成果转化基地和企业研发机构认定工作,不仅促进了高校院所的科技成果在兰转移转化,而且提升了企业自主创新能力。首先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合作领域不断拓展。申报科技成果转化基地和企业研发机构的单位涉及新材料新技术、生物医药、现代农业、信息技术、机械制造、环保等多个领域,打破了以前以农业和信息技术为主开展产学研合作的传统思路。其次是产学研协同创新的形式趋于多样化。随着协同创新的持续深入,我市大多数企业与高校院所建立起长期的协作关系,他们根据自身发展需要适时调整合作方式,从最初的技术转让、技术开发、技术服务,发展到现在的人才培养、成果转化、项目设计策划、共建研发平台等全面协作,通过深度合作,增强了企业整体创新实力。最后是聚焦产业转型发展的协作项目显著增多。为适应产业转型升级的新形势,加快提升技术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企业坚持走创新驱动、绿色发展之路,主动对接高校院所,加快企业技术改造和产品升级步伐,通过产学研协同创新,赢得竞争的优势和发展先机。2019年批复的科技成果转化基地和企业研发中心项目中,涉及新材料、生物医药、信息技术、节能环保等领域的优化升级、技术研发、成果转化占比超过50%。突显出企业与高校院所协同创新紧密结合我市十大生态产业发展,紧跟我市产业结构优化调整步伐。自2015年以来在兰企业与高校院所合作共建的科技成果转化基地数量达59家,企业研发机构34家,市级科技计划经费补助共计2060万元,成为我市产学研协同创新方面的一个亮点工作。
搭建成果转化新载体
除了以上的工作之外。市科技局近年来还加强产学研紧密合作,健全以需求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的产学研一体化创新体制,疏通应用基础研究和产业化连接的“快车道”,持续支持骨干企业与在兰高校院所、科研机构、高等院校互设研发机构和成果转化基地,推动联合组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和产业技术联盟,激励高校院所的科学研究面向经济主战场,使企业真正成为技术创新主体,建成市级以上科技企业孵化器45家,培育众创空间118家。支持新区兰石、佛慈制药、助剂厂、瑞朴科技等企业与院士专家、高层次科研人才共建压力容器制造创新中心、中药制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高分子工业及新材料用有机过氧化物工程实验室,支持兰州大学新区产业研究院、赫博陇药“产-学-研”创新发展研究院等创新平台建设。同时,市科技局进一步完善了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服务体系链条,大力引进国内专业服务机构和团队,增强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综合服务能力,拓展科技成果标准化评价、技术经理人培训等业务工作,构建市场化运营模式,依托兰州科技大市场加强与上海张江、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科技大学、中国技术交易所等单位合作,打通研发组织和技术服务绿色通道,促进市场需求和技术创新的有效对接,有效打通研发组织和技术服务绿色通道。并且我市还实施农业科技专项培训、新技术新品种示范推广、科技项目支撑、科技特派员跟踪服务四大行动,拓展东西部科技扶贫协作,推进农业科技园区建设,助力全市打赢脱贫攻坚战。此外,近年来市科技局认真组织和承办兰州科技成果博览会、中国创新挑战赛兰州现场赛等活动,促进了我市的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展示了科技成果、调整了产业结构、普及科学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