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橙果MALL-科技成果交易平台!
首页  >  新闻详细

工业和信息化部:落实国务院常务会议精神 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

发布时间:2023/6/25 0:00:00 来源:


  2023年6月21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促进新能源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工业和信息化部党组成员、副部长辛国斌出席吹风会,介绍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有关情况,并围绕政策支持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推进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推动汽车产业电动化与网联化、智能化互融协同发展,加强新能源汽车领域高水平开放合作等问题回答了记者提问。



  辛国斌:女士们、先生们,新闻界的朋友们,明天就是端午节了,感谢大家在百忙当中抽时间参加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也感谢各位长期以来对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给予的关注、关心和支持。下面,我简要介绍一下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有关情况。



  新能源汽车是全球汽车产业转型升级、绿色发展的主要方向,也是我国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战略选择。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发展新能源汽车是我国从汽车大国迈向汽车强国的必由之路,要深化新能源汽车产业交流合作,让创新科技发展成果更好造福世界各国人民。李强总理指出,要优化支持购买使用政策,加快充电桩等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释放新能源汽车消费潜力。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国率先确立了发展新能源汽车国家战略,接续制定面向2020年和2035年产业发展规划,国务院批复建立产业发展顶层设计和推进机制,各部门齐心协力、主动作为,先后推出70余项支持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政策举措,各地方结合自身实际出台配套政策,行业企业加快创新步伐,共同推动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经过坚持不懈努力,我国建立了结构完整、有机协同的新能源汽车产业体系,产销量逐年攀高,形成了新能源汽车与相关行业互融共生、合作共赢的良好发展局面。今年1-5月,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300.5万辆和294万辆,同比分别增长45.1%和46.8%,新能源汽车销量占到汽车新车总销量的27.7%,继续保持良好发展势头。

  当前,全球主要汽车生产国纷纷加大政策支持力度,跨国车企也加大研发投入,这为全球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当然,产业竞争也日趋激烈。虽然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产业仍存在关键核心技术供给不足、全面市场化发展不均衡不充分、支撑保障能力有待提升等问题,需要有关各方共同应对解决。

  下一步,我们将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落实6月2日国务院常务会议精神,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统一部署,统筹发展和安全,深入实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会同相关部门加强宏观指导、加大工作力度,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

  我就简要介绍这些。谢谢。

  人民网记者:随着多年发展,我国新能源汽车已经进入到了一个规模化的快速发展新阶段,现在在全面市场化拓展方面遇到哪些问题?下一步如何推动更好解决?谢谢。

  辛国斌:谢谢这位记者提出的问题。大家都知道,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是推动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经过多年持续努力,我国新能源汽车产品竞争力大幅提升,充换电网络也在日益完善,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的认可度悄然发生变化。尤其是近两年,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实现了快速增长,年销量从2020年的136.7万辆增长到2022年的688.7万辆,两年之间增长了4倍,新能源汽车已占到汽车新车总量的四分之一以上。

  我刚才在开场白中谈到,我国新能源汽车全面市场化发展还存在着不均衡不充分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从地域看,受动力电池低温适应性、充换电设施不足等因素影响,东北、西北等地区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相对滞后,东北三省和西北五省新能源汽车保有量不到全国总量的5%,地域上呈现了不均衡的特点。从车型看,新能源商用车销售增长较乘用车明显迟缓。2022年新能源商用车仅占商用车总销量的10.2%,也就是说,所有商用车当中新能源的商用车只有十分之一,其中,中重型货车销量占比仅有2.7%。从城乡市场看,农村市场尚未充分挖掘,2022年农村地区新能源汽车销量仅占农村地区汽车总销量的4%,远远低于行业总体25.6%的水平。

  针对上述问题,工业和信息化部将会同相关部门,从供需两侧入手解决这些问题,进一步强化政策支持。

  一是提升产品供给质量。支持开展高安全全气候动力电池、热泵空调、整车热管理等技术攻关,提升动力电池热失控技术标准,以进一步增强新能源汽车低温适用性和安全性,满足高寒地区消费者需求。

  二是加大重点领域推广。组织开展公共领域车辆全面电动化先行区试点,编制实施重卡电动化工作方案,加快提升城市公交、物流、出租、环卫、重卡等车型电动化比例 此外,我们还将持续开展新能源汽车下乡活动,支持企业开发更多先进适用车型,完善充电基础设施体系,进一步释放农村地区消费潜力。

  三是强化支撑保障条件。制定促进锂资源产业发展实施方案,加快重点矿产项目开发,研究制定《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管理办法》,健全回收利用体系,拓展梯次利用场景,加快构建绿色、循环生态体系。

  四是打造世界一流品牌。持续开展“中国汽车品牌向上发展”专项行动,支持优势企业加强质量管理,优化产能布局,以市场化、法治化方式推动落后整车企业和产能退出,推动集团化、规模化发展,加快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中国品牌。

  我简单回答到这里,谢谢。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记者:随着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快速发展,动力蓄电池的退役量也将逐年攀升,如何有效推进动力蓄电池的回收利用?谢谢。

  辛国斌:谢谢您的提问,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对于新能源汽车产业来说,动力蓄电池是关键,目前的主流三元锂电池和磷酸铁锂电池的发展受到资源的约束和限制。从供给的角度来看,资源保障无非是两个渠道:一是我们向大自然索取,开发新的资源 另一种是资源的循环化利用。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中,蕴含丰富的镍钴锂资源,具备良好的梯次利用价值和再生资源价值。做好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回收利用,对于稳定资源供给、保护环境、实现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近年来,工业和信息化部会同有关部门积极推动动力电池回收利用工作。陆续出台《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管理暂行办法》《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回收服务网点建设和运营指南》等政策文件,发布了动力电池产品规格尺寸、编码规则、拆解规范、余能检测等国家标准。推动动力电池全国统一编码,并建立国家溯源管理平台和全生命周期的溯源监测机制,指导汽车生产企业、梯次利用和电池生产企业在全国建成了一万多个废旧动力电池的回收服务网点,覆盖了31个省份327个地级市。同时,我们还培育遴选了84家废旧动力电池综合利用行业规范企业,形成可满足当前及未来一段时期处理需求的综合利用能力。从利用回收情况看,2022年我国回收利用的废旧动力电池达到了10.2万吨,今年1-5月份,回收利用了11.5万吨,回收步伐明显加快。从目前全国的情况看,我们基本上做到了“应收尽收”。

  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是一项比较复杂的系统工程。工业和信息化部将会同相关部门,按照系统部署、协同推进的原则,进一步健全回收利用管理制度,培育龙头骨干企业,不断完善动力蓄电池的回收利用体系。有几项工作要进一步加强:

  一是加强行业规范管理。要加快制定《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管理办法》,我们前面有一个暂行管理办法,试行了一段时间,要把它变成一个正式的管理制度,同时还要推动这项制度上升为行政法规,进一步增强约束力。要加快动力电池回收利用通用要求等标准研制,进一步完善动力电池的标准体系。

  二是提升综合利用能力。持续实施废旧动力蓄电池综合利用行业规范管理,培育综合利用骨干企业,并强化“有进有出”的动态管理,加大先进综合利用能力的供给力度。目前,全国综合利用回收企业相对比较多,但是企业之间的技术水平有差异,先进的企业镍钴资源回收利用率在95%左右,锂的回收也在90%以上,落后一点的企业锂资源回收利用率可能回收70%-80%,所以还要加大这方面的工作力度,鼓励先进、淘汰落后,提升资源的回收利用效率。

  三是强化技术创新支持。加强产学研用合作,着力突破退役电池无损检测、资源高值化利用等关键技术。发布先进适用技术设备目录,推广先进工艺,持续提升资源综合利用水平。也就是说,在现有好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加大资源的回收利用力度。

  我就回答到这里。谢谢。

  科技日报记者:智能化是未来汽车产业发展的重要方向,我国在推动汽车产业电动化转型方面已经取得了积极成效。下一步,将如何推动汽车产业电动化与网联化、智能化互融协同发展?谢谢。

  辛国斌:谢谢这位记者的提问。大家都知道,汽车产业变革的主要方向是电动化、网联化和智能化,电动化催生新型一体化的电子电气架构,是智能网联技术应用的最好载体。智能网联技术又会反向赋能电动化发展,二者融合共生、相互促进。在技术创新方面,新一代电子电气架构、大算力计算芯片等实现了装车应用。在国内是这样,在国际上也是这样。多款具备增强组合驾驶辅助功能的新车型都在陆续发布。一些跨国公司都发布了L2、L3级智能驾驶车型,国内也有很多相关车型上市。在示范应用方面,目前全国已开放智能网联汽车测试道路里程超过15000公里,自动驾驶出租车、无人巴士、自主代客泊车、干线物流以及无人配送等多场景示范应用在有序开展。如果大家住在北京,有机会的话,我建议大家到亦庄去看一看,北京在亦庄区建了一个智能网联汽车示范区,到那儿能够看到无人驾驶出租车,你们可以乘坐一下、体验一下。在网联发展方面,全国17个测试示范区、16个“双智”试点城市、7个国家车联网示范区完成了7000多公里道路智能化升级改造,装配路侧网联设备7000余台套。2022年,具备组合辅助驾驶功能的L2级乘用车新车渗透率达到了34.5%。

  相比电动化,汽车网联化、智能化变革涉及的领域更多,程度也更深,可以想象的空间也更大。下一步,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部际协调机制各成员单位将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坚持“车—能—路—云”融合发展,重点开展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一是支持关键技术攻关。支持重点大企业牵头,大中小企业参与,开展跨行业跨领域协同创新。创新是第一生产力,要加快关键芯片、高精度传感器、操作系统等新技术新产品的研发和推广应用,进一步提升产业发展内生动力。

  二是进一步完善网联基础设施。加快C-V2X、路侧感知、边缘计算等基础设施建设,建立基于边缘云、区域云和中心云三级架构的云控基础平台,形成统一的接口、数据和通信标准,进一步提升网络感知、云端计算能力。

  三是深化测试示范应用。启动智能网联汽车准入和上路通行试点,组织开展城市级“车路云一体化”示范应用,支持有条件的自动驾驶,这里面讲的是L3级,及更高级别的自动驾驶功能商业化应用。我们已经启动了这项工作,地方也在积极响应。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更多有智能化水平的产品会跑在路上。

  刚才记者提到如何推动电动化、网联化、智能化协同发展,还有一项工作,就是关于标准的制定工作,这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工作。今后一段时期,我们会发布新版的智能网联汽车标准体系指南,推进功能安全、网络安全、操作系统等标准的制修订,加快新能源汽车与信息通信、智能交通、智慧城市、能源综合一体站等融合发展等标准,通过标准引导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发展。谢谢。

  我就回答到这儿,谢谢。

  中国日报记者:汽车是典型的国际化产业,请问下一步在新能源汽车领域扩大开放合作方面有哪些考虑?谢谢。

  辛国斌:谢谢这位记者的提问。确实如您所说,汽车行业是一个典型的国际化产业,无论是传统汽车产品也好,还是新能源汽车产品也好,这个属性都是有的。发展新能源汽车已经成为各国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改善全球生态环境的共同选择。中国是最早确定发展新能源汽车国家战略的国家,现在美国、欧盟也都纷纷加大了支持力度,把新能源汽车作为绿色发展的一个重要领域去推进。

  近年来,我国坚持走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道路,顺应产业变革趋势,统筹推进技术创新、推广应用和基础设施建设,培育了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车消费群体,有力推动技术进步和产业生态建设,为全球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提供了实践经验,也注入了强劲动力。在产业发展过程中,我们一直秉持开放、合作、共赢原则,同世界有关各方建立良好的合资合作关系,国际上主要跨国车企在中国都有合资企业。2022年,中国汽车产业已全面取消了外资投资限制,特斯拉是首个在华设立的外商独资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对这个企业、这个品牌大家都很熟悉。2022年,特斯拉超过一半的汽车是在中国生产的,三分之一的汽车销售在华销售,三分之二的汽车出口到了世界各国。这是中国制造业开放的一个生动案例,也是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全面开放、加快发展的一个缩影。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改革开放政策将长久不变,永远不会自己关上开放的大门。工业和信息化部将会同有关部门,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加强新能源汽车领域高水平开放合作,让科技创新成果更好惠及世界各国人民。有以下几项工作需要进一步推动:

  一是深化投资和技术合作。欢迎各国企业来华投资,支持各国企业与我国企业在固态电池、自动驾驶等领域开展形式多样的合作,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共同破解产业发展中存在的技术难题,加快实现技术突破和产业化应用。同时,我们也支持中国的企业走出国门,到境外投资设厂,把我们的先进技术、先进产品带到国外去,让更多国家的人民享受科技进步成果。

  二是促进标准和法规协同。国际化产业一定有国际化规则,我们要发挥联合国世界车辆法规协调论坛、国际标准化组织作用,加快新能源汽车、智能网联汽车相关标准制定,加强与相关国家和地区低碳发展合作,推动形成互相认可的碳排放、碳足迹核算体系,为创新技术应用创造良好环境。这方面非常重要。

  三是共同维护产业链供应链稳定。坚持国际化创新、全球化发展共识,支持各国企业加强分工协作和高效协同,推动产业链上下游贯通,促进资源要素和基础设施互联互通、高效运行,进一步提升全球产业链供应链治理效能。

  谢谢。



联系我们

  • 中关村中慧先进制造产业联盟
  • 联系电话:010-68709919
  • 邮       箱:zhonghui@niita.cn
  • 地       址:北京市海淀区紫竹院南路17号3号楼

官方微信

中关村中慧先进制造产业联盟 版权所有 Rights Reserved ICP证: 京ICP备2021031015号-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75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