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橙果MALL-科技成果交易平台!
首页  >  新闻详细

强化企业主体地位 促进科技成果产业化

发布时间:2023/7/19 0:00:00 来源:


  今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广东考察时要求广东在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等方面继续走在全国前列,他强调:“要强化企业主体地位,推进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殷殷嘱托,牢记在心,落实于行。广东省政协把“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构建全过程创新生态链”列为今年第二季度常委会会议的议政专题,120多位省政协常委围绕该专题展开热烈讨论。

  企业是科技创新的主体

  会上,大家的一个普遍共识是:企业是科技创新的主体。

  近年来,广东省不断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初步形成由科技型中小企业、专精特新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科技领军企业等组成的科技企业体系。2022年,广东省高新技术企业6.9万家、连续7年排名全国第一。

  但盛景之下亦有隐忧。广东省委常委、副省长王曦坦言,目前广东企业的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能力不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竞争力的创新型企业数量不足,科技型骨干企业引领带动作用仍有待提升。

  这与省政协此前的调研情况不谋而合。调研组指出,重技术重应用研究、轻基础研究情况仍然存在,许多企业关注、投入的重点仍是技术攻关和产品研发等“短、平、快”的技术创新阶段,缺乏中长期战略技术路线规划,缺乏对前沿前瞻技术、颠覆性技术创新突破的耐心和紧迫感。

  调研组建议,要打造以企业为主体的科技创新体系,推动企业成为重大攻关的主要领衔者、成果转化的市场引领者、基础研究的协同组织者、金融创新的积极探索者、人才资源的群英荟萃者、创新生态的需求导向者,使企业成为广东省构建全过程创新生态链的骨干力量。

  陈磊常委认为,一方面企业要作为科技创新的主体,具备一定的创新能力,另一方面则要赋予企业一些科技创新的任务,目前政府还需加大力度引导、组织企业投入到关键性、原创性、前沿性的技术攻关中。

  雷彪常委也表示,要支持企业全程参与重大战略科技,提高企业对国家科技计划、重大专项的规划制定、项目决策的参与度,在决策机制上要加大龙头企业与专精特新企业技术带头人参与的比例,引导支持龙头核心企业联合高校,与国内外科研机构高水平创新主体开展合作。

  针对企业普遍反映高端人才“引不进、留不住、育不出”,严重制约创新发展的问题,赵淦森常委建议,适当放松高校对人才培养制度的约束,根据企业和市场需求调整培养方案,并提高人才在不同领域之间的流动性,支持科研人员到企业兼职或创业。

  王曦表示,下一步将健全科技人才双向流动机制,推动高端创新资源向科技领军企业集聚,培养一批科技创新力、生态主导力、国际竞争力强的世界一流科技领军企业。

  打通科技成果产业化通道

  构建全过程创新生态链的关键一环是科技成果转化,但这也是广东急需补齐的一个短板。省政协发现,部分企业反映高校院所的科研成果“要不到、要不了”,而体制内高校院所仍存在“不敢转、不愿转、不会转”等问题。

  针对“不愿转”的问题,省政协调研组建议,强化高校院所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的评价导向 针对“不敢转”的问题,省政协调研组建议,进一步深化科技赋权改革,让开展科技成果转化者吃下“定心丸”。

  此外,成果转化平台机构能力不足也是一个突出问题。郝传鑫常委指出,应用型研究回归市场需要高水平的服务,例如科技成果转化的最后需要对专利进行描述,需要专业的机构来服务,目前高校和科研院所在此方面的投入不高,难以把科研成果的效用最大化地发挥出来。

  对此,广东省政协调研组建议以粤港澳大湾区国家技术创新中心为依托,集中资源打造一个集有组织的科研、有组织的成果转化于一体的综合性、枢纽型的战略性集成创新平台,培育形成链接技术创新、产品开发、工程化生产、创业孵化等创新全链条的全省性研发与成果转化联合体。

  秦鉴常委说,高校要勇于打破“老人科研”的模式,把经费尽量投入到年轻的、有创造力的人身上 要对科学家进行科研效率指数评价,减少行政权力对科研经费获取的影响。

  “容错机制”是常委们提得较多的问题。大家谈到,科技创新是一个系统工程,要有容错机制,要尊重科学发展的规律,保护科技人才、保护领军人才。

  大家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展现了高度的履职热情和强烈的责任担当。广东省政协主席林克庆表示,要充分发挥人民政协人才荟萃、智力密集的优势,紧扣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加快构建全过程创新生态链,为广东在科技自立自强继续走在全国前列汇聚力量。



联系我们

  • 中关村中慧先进制造产业联盟
  • 联系电话:010-68709919
  • 邮       箱:zhonghui@niita.cn
  • 地       址:北京市海淀区紫竹院南路17号3号楼

官方微信

中关村中慧先进制造产业联盟 版权所有 Rights Reserved ICP证: 京ICP备2021031015号-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75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