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6日,《沈阳市人工智能产业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25—2027年)》新闻发布会在市政府新闻发布厅召开。市科技局相关负责人作新闻发布并会同市发展改革委、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数据局、浑南区政府相关负责人回答记者提问。
在市政府新闻办召开的“《沈阳市人工智能产业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25—2027年)》(以下简称《行动计划》)”新闻发布会上,沈阳市科学技术局副局长王勃介绍,由市科技局、市发改委、市工信局、市公安局、市财政局、市数据局联合印发的《行动计划》,为我市人工智能产业创新发展明确了发展方向、发展目标和重点任务。
明确发展目标 全市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达到700亿元
产业规模稳步增长。全市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达到700亿元,培育人工智能领域规模以上企业200家,建设人工智能产业特色聚集区4个。创新能力显著提升。建成人工智能领域国家级创新平台15家,新增概念验证中心、中试基地、科技企业孵化器等创新载体20家。应用场景不断拓展。累计形成人工智能应用解决方案500个、融合创新产品100个,打造特色鲜明的示范场景60个。
明确发展方向 形成人工智能赋能“2+3+N”产业体系
《行动计划》以新一代人工智能与经济社会发展深度融合为主线,以推动产业发展和行业应用为核心,构建“算力平台加速、数据要素流通、关键技术攻关、特色园区建设、服务业升级发展、专业人才培育”的产业生态,推动形成人工智能赋能“2+3+N”产业(行业)体系,推动人工智能赋能千行百业,把沈阳打造成为全国人工智能创新与应用高地,为沈阳建设全国先进制造业基地、东北现代服务业中心、区域性科技创新高地提供有力支撑。
明确重点任务 推进智能机器人研发应用等重点任务
加快智能机器人研发应用。研发工业制造、医疗辅助、全人形等智能机器人产品,巩固机器人产业优势。到2027年,突破关键技术20项,研发工业制造、医疗辅助等产品30个。
推动传统装备智能化发展。围绕支撑建设全国先进制造业基地,加快通用装备和重矿轨道装备的智能化改造,落实国家智能工厂梯度培育行动要求,打造国家智能制造卓越级和领航级工厂。到2027年,国家智能制造卓越工厂达到10个,智能制造领航级工厂达到2个。
推进智能运载工具产业化。发展无人飞行器和智能网联汽车等重点产品,加快推动智能运载工具产业创新发展。到2027年,培育发展无人飞行器、智能网联汽车等产品10个。
拓展智能移动终端及系统产业。加速将人工智能技术与终端产业的科技及产业基础进行深度融合,研发智能可穿戴设备、无屏显示设备、智能传感器等产品。到2027年,发展智能头盔、智能眼镜、高性能传感器等产品15个。
布局智能芯片核心装备。形成智能微控芯片、微型半导体控温芯片等产品,加快智能芯片产业发展。到2027年,形成智能微控芯片、微型半导体控温芯片等产品10个。
推动人工智能赋能城市建设和社会治理。在医疗、教育、文旅等领域实施一批行业应用示范项目,打造人工智能应用场景标杆城市。
夯实算力、数据、模型等要素基础。紧抓“数据、算力、算法”人工智能发展核心要素,建设高质量行业数据集。推动沈阳人工智能计算中心、智能算力中心、超算中心建设。研发通用及行业大模型,推动大小模型协同发展。到2027年,智能算力规模达到3000P,研发通用、行业大模型20个。
构建一流人工智能产业生态。加强科技创新,建设深度学习、具身智能等重大创新平台,打造人工智能特色产业园区,深化与先进地区的协同联动,积极构建具有竞争力的一流产业生态。到2027年,重点在皇姑区、浑南区等区域打造人工智能特色产业园区1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