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奎,男,1963年5月生, 博士,博士生导师,教授。
1980-1984 武汉大学 细胞生物学 学士、理学学士
1988-1991武汉大学 动物学 硕士研究生、理学硕士(导师:张锡元 教授)
1991-1994武汉大学 遗传学 博士研究生、理学博士(导师:余先觉 教授)
工作经历:
1984-1988   华中农业大学   助教
1994-1996   华中农业大学 副教授
1997-1998   澳大利亚悉尼大学 访问学者
1999-2000   澳大利亚悉尼大学 访问学者 
1996-2003   华中农业大学   教授,博士生导师,系主任
2001-2003   美国康奈尔大学   全职访问教授(首批唐-康奈尔-中国学者)
2004至今   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     教授,博士生导师
所内外兼职:
1998.0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   先后五届学科评议组成员
2009.03-   农业部畜禽遗传资源与种质创新重点开放实验室   主任
2009.01-   农业部转基因动物及饲料安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北京)   常务副主任
2002.06-   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动物遗传育种学分会   副理事长
2006.06-   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动物遗传标记学分会   副理事长
2008.01-   《农业生物技术学报》编辑委员会   副主任
2004.06-2012.06 国家畜禽遗传资源管理委员会猪专业委员会   委员
2005.04-2008.03 国家转基因生物安全委员会     委员
2011.12-2015.12 农业部水牛遗传繁殖技术重点实验室     学术委员会副主任
1998.01-2005.12 联合国粮农组织动物遗传资源保护全球发展战略专家讨论组成员
二、研究方向和在研课题
从事动物遗传育种与生物技术方面科研工作近三十年,围绕猪基因资源和种质创新、转基因猪、实验用小型猪医学应用等方面进行理论和技术创新,在国内外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取得了显著的社会经济效益。
针对产肉性状基因发掘困难和可用标记缺乏等制约因素,对猪产肉性状相关重要基因进行发掘、对其分子标记进行开发并开展育种应用;建立了稳定的猪体细胞克隆和原核注射技术平台,获得转基因猪数百头,四个群体已进入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评价环境释放及中间试验阶段;在五指山小型猪培育、小型猪SPF净化研究、小型猪动物疾病模型制备等方面进行大量研究,为我国小型猪资源的保护、创新和开发利用奠定了良好基础。
主持完成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53项,包括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9项,“十一五”和“十二五”转基因专项重大课题,转基因专项重点能力建设课题,青年863,“十五”和“十一五”863项目,“十五”国家科技攻关重点项目,973项目课题2项,教育部骨干教师基金,霍英东青年教师基金等;国际合作项目方面,主持国际科学基金2项,欧盟第五、六框架计划及澳大利亚发展基金中方负责人。
在研课题主要有:
1)   节粮型高瘦肉率转基因猪新品种培育,转基因生物新品种培育重大专项;
2)   主要转基因动物安全性检测和安全控制关键技术引进,农业部“引进国际先进农业科学技术”重点项目(948计划);
3)   猪胚胎发育相关嵌合RNA与其亲本基因的鉴定、功能及影响产肉性状的分子机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
4)   猪基因资源与种质创新团队,农业科研基础人才及其创新团队。
三、主要研究成果和荣誉
1999年获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
1999年获农业部“中青年有突出贡献专家”称号
1999年获武汉市科学进步奖二等奖(武汉市人民政府)
2000年获农业部在岗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
2002年获科技部“湖北省新世纪人才工程第一层次人才”称号
2002年获湖北省第五届青年科技奖
2002年获湖北省自然科学奖三等奖(湖北省人民政府)
2004年获科技部等七部“国家新世纪百千万人才”称号
2004年获中国农业科学院一级岗位人才
2006年获中国农业科学院科学技术成果奖     一等奖(中国农业科学院)
2006年获湖北省自然科学奖二等奖(湖北省人民政府)
2006年获北京市科学技术奖二等奖(北京市人民政府)
2007年获湖北省科技进步奖三等奖(湖北省人民政府)
2007年获中华农业科技奖   一等奖(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神农中华农业科技奖励委员会)
2007年获教育部自然科学奖二等奖(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2012年获农业部“农业科研杰出人才”称号
2012年获国家技术发明奖   二等奖(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
2012年获北京实验动物行业协会科学技术软科学项目一等奖(北京实验动物行业协会)